石雕龍柱雕刻文化是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石龍柱、華表等祥龍裝飾的柱子漸漸發(fā)展為民族的象征,同時也成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中國被譽為東方的“巨龍”,我們都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自豪。龍文化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fā)展中,慢慢已經(jīng)滲透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方面中,包括建筑、藝術(shù)、文學、繪畫、雕塑、服飾、剪紙、陶瓷等。

寺廟石龍柱是用石材雕刻著浮雕龍圖案的石柱,在宗祠和寺廟里面使用石雕龍柱的地方大多數(shù)是作為大殿前面的頂梁柱,因為石雕龍柱雕刻加工工藝講究,所以使用龍柱來當作頂梁柱可以突出來大殿的文化氣息,又增加大殿的靈性。
寺廟石龍柱上面大部分都是雕刻二龍戲珠或者一條龍直接沖天的龍柱,深度有五厘米、八厘米、十厘米、十二厘米不等的浮雕,當然價格也根據(jù)浮雕的深度上下浮動,有的會雕刻著神話或歷史事件圖案的柱子稱之圖騰柱,石雕龍柱雕刻的時候上面可以放帽子,而獨角獸和耳朵是不能放的,如果放上那不能成為石雕龍柱,該稱之為華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