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量金屬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可以監(jiān)視其受腐蝕變化情況,測量電阻比可以消除溫度對直流電阻測量的影響。
5.2試驗周期
交接試驗
5.3試驗方法
用雙臂電橋測量在相同溫度下的金屬屏蔽層和導體的直流電阻
5.4試驗判斷
與投運前的測量數據相比較不應有較大的變化。當前者與后者之比與投運前相比增加時,表明屏蔽層的直流電阻增大,銅屏蔽層有可能被腐蝕;當該比值與投運前相比減少時,表明附件中的導體連接點的接觸電阻有增大的可能。
6. 交叉互聯(lián)系統(tǒng)試驗
6.1交叉互聯(lián)系統(tǒng)示意圖
6.2交叉互聯(lián)效果及構成
相比不交叉互聯(lián),金屬護層流過的電流大大降低。
非接地端金屬護層上蕞高鳡應電壓為蕞長長度那一段電纜金屬護層上鳡應的電壓。
交叉互聯(lián)必須斷開金屬護層,斷口間與對地均需絕緣良好,一般采用互聯(lián)箱進行電纜金屬護層的交叉互聯(lián)。
接地端金屬護層通過同軸電纜引入直接接地箱接地;非接地端金屬護層通過同軸電纜引入交叉互聯(lián)接地箱,箱內裝有護層過電壓保護器限制可能出現的過電壓。
保護接地箱
直接接地箱
交叉互聯(lián)箱
6.3交叉互聯(lián)性能檢驗
電纜外護套、絕緣接頭外護套與絕緣夾板的直流耐壓試驗
試驗時必須將護層過電壓保護器斷開,在互聯(lián)箱中將另一側的三段電纜金屬套都接地,使絕緣接頭的絕緣環(huán)也能結合在一起進行試驗。
非線性電阻型護層過電壓保護器試驗
以下兩項均為交接試驗項目,預防性試驗選做其中一個。
伏安特性或參考電壓,應符合制造廠的規(guī)定。
非線性電阻片及其引線的對地絕緣電阻,用1000V兆歐表測量引線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其值不應小于10MΩ。
互聯(lián)箱閘刀(或連接片)接觸電阻和連接位置的檢查
連接位置應正確無誤。
電纜線路直流電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測量、電容測量作為新建線路投入運行前和運行中的線路連接方式變動后,有關計算(如系統(tǒng)短路電流、繼電保護整定值等)的實際依據。
8.2試驗周期
交接試驗。
8.3試驗方法
與架空線路參數相同。因為電纜的正序電容和零序電容相同,故通常只用導體與金屬屏蔽間的電容表示。
電纜線路參數測量更多見:電纜線路參數試驗 專題
9. 紅外及接地電流檢測
用紅外熱像儀測量,對電纜終端接頭和非直埋式中間頭進行測量,分兩種類項缺陷:
電流致熱型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
電壓致熱型缺陷:終端接頭應力錐的中后部位;非直埋式中間頭
電流致熱型缺陷判據:
一般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相對溫差小于15K;
嚴重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80℃;或相對 不平衡率gt;80%;
危急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110℃;或相對 不平衡率gt;95%
電壓致熱型缺陷判據如下:均為嚴重缺陷,上報設備部和試研院
3.4電纜隧道通風設施
工藝標準
(1) 隧道內環(huán)境應滿足電纜運行及工作人員人身安全。電纜運行適宜環(huán)境溫度在40℃以下。
(2)風機及其附件應能在280℃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連續(xù)工作不少于30min。
設計要點
根據隧道環(huán)境情況和隧道內電纜發(fā)熱情況說明隧道通風方式。
施工要點
(1)風機設置溫度自動控制,溫度超過40℃時啟動風機,低于35℃時關閉風機,每天排風時間不少于30min。另外在隧道入口處設置風機手動控制箱。
(2)風機與火災報警控制器設置聯(lián)動,發(fā)生火災時,風機聯(lián)動關閉;火災撲滅后,手動啟動風機進行排煙。
監(jiān)理要點
(1)隧道施工時的通風,應設專人管理。保證每人每分鐘得到l.5~3m的新鮮空氣。
(2)無論通風機運轉與否,嚴禁人員在風管的進出口附近停留,通風機停止運轉時,任何人不得靠近通風軟管行走和在軟管旁停留,不得將任何物品堆放在通風管或管口上。
(3)在進入隧道前,必須對隧道內進行檢查。檢查施工單位***、***氣體檢查記錄,掌握測量數據。必須要有有限空間作業(yè)專職監(jiān)護人。
(4)通訊必須保持暢通。
通風設施圖
3.5電纜隧道照明
(1) 隧道照明電壓宜采用直流24V,如采用交流220V電壓時,應有防止觸電的安全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