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為了使軸承合金與球形瓦本體很好地結合,不但在球形瓦的本體上應加工出燕尾槽,而且在軸瓦澆注前涂勻鍍錫層。
二、詳細說明:
合金層決定了軸瓦的使用壽命
為了使軸承合金與球形瓦本體很好地結合,在球形瓦的本體上應加工出燕尾槽,燕尾槽應縱橫交錯,其夾角不能小于90度。燕尾槽的間距一般在100~150mm左右。所以可以作為磨粉設備。另外球形瓦本體的預澆鑄面應加工成粗糙的表面,還有的在燕尾槽的溝處或臺上面鉆出多個8~lOmm,深10~15mm的孔。
澆鑄軸承合金層不能過厚(不計澆入溝槽內的厚度),因為過厚會減弱軸承合金的剛性;也不能太薄,因為磨機在運轉中不可避免地要磨損,如果軸承合金層很薄,將會縮短軸瓦的使用壽命。軸承合金層的厚度一般為11~13mm。為了使?jié)櫥湍茼樌M入球面瓦與軸頸之間形成油膜,在瓦襯的兩邊應加工成一定深度和長度的導油槽。為了防止軸瓦從軸承座中被中空軸帶出,在軸承座上裝有限止軸瓦過度移動機構(壓塊或銷軸)。限位機構必須保證軸瓦能自由轉動還不能被中空軸帶出。這種結構,即能防止軸瓦被帶出,而又能自由轉動。也能起到上述作用,同時也便于檢查。這兩種結構,隨然能防止軸瓦帶出,由于它的結構無法調整和檢查間隙而限制了軸瓦自由轉動。在進行作業(yè)時,要注意這些問題。實際生產中因此而造成燒瓦,這種結構是不可取的。鍍錫,鍍錫前合金軸瓦清洗,將軸瓦放在10%-15%的酸液清洗溶液內進行清洗、除去銹蝕,然后再置于80攝氏度的熱水中除去剩余的酸。軸瓦經酸洗后,再置于90攝氏度的含10% ***溶液內煮10分鐘,然后置于70攝氏度的熱水中洗去剩余的堿。堿洗后,禁止用手觸摸軸瓦內表面。有時由于軸瓦在除去舊合金停放的時間較長,表面已產生氧化層,在掛錫底之前,應再用稀酸溶液 進行3分鐘的弱腐蝕后立即放入堿溶液內2分鐘中和,然后再用熱水清洗。錫與軸瓦的粘合力比巴氏合金為好,鍍錫后可使巴氏合金掛得牢些。鍍錫所用的鍍料是錫或錫合金,另外再用氯化銨、氯化鋅作鍍劑,鍍劑的作用是去除表面氧化物及油脂,便于使錫貼合牢固。鍍錫的方法有涂擦法和浸錫法。去污后,加熱可用噴燈,氧氣***火焰或專門的加熱爐從軸瓦背部進行加熱。舊瓦應除去舊的巴氏合金,用鋼絲刷子仔細清除球面軸瓦上的已經熔化的巴氏合金,清除去污垢、銹蝕和巴氏合金的痕跡油溝和燕尾槽部位應特別清掃。經過清理鍍錫打底再澆注巴氏合金溶液……。
